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理解

很现代的叶圣陶 阅读答案

时间:2023-03-18 15:11:40 作者:李瑞文 字数:4978字

很现代的叶圣陶

[香港]彦火

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林尽染的时节。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

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上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

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

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相反地,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待的。他自己便以身作则。他写了不少作品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

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1980年夏,叶圣陶老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堂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的是黄沙岭的夜景。好一幅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田园风景画!1980年中国内地刚开放,相信叶老也为中国崭新形势所鼓舞,所以心情是愉快的,冀望祖国大地展现出一派和平、丰美而欣欣向荣的景象。

(选自2013年1月《光明日报》,有删改)

19.文章开头对叶圣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0.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叶圣陶送自己一帧《西江月》条幅?

21.为什么说叶圣陶是很现代的?(4分)

22.你认为叶圣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请分条概括。(6分)

阅读答案:

(二)19.(4分)让读者对叶圣陶有个总体印象;为下文写叶圣陶的有活力做铺垫。

评分标准:每点2分。

20.(4分)说明叶圣陶书法好,工整方正;态度严谨,不马虎;人品好,谦恭温良;爱国,希望祖国繁荣。

评分标准:每点2分。

21.(4分)思想进步,不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观点新,符合现实需要。

评分标准:每点2分。

22.(6分)要点参考: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有针对性;言之有物;文情并茂;结构严谨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

评分标准:每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