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奥:流亡者
张伟
列奥·施特劳斯看不起任何同时代的政治学说,他执意钻回古希腊,为自己关于政治和宗教的问题找答案。
他拒绝承认一个大多数人从不怀疑的结论:现代哲学在很多方面超越了古代。最极端的时候,他甚至宣称:“彻底质疑近三四百年来的西方思想学说是一切智慧追求的起点。”
这样一来,他所置身的学术界孤立他,也就顺理成章了。他创立了一个学派,堪称一代宗师,然而,他的学派在大半个二十世纪都受到冷落。
作为一个德国籍的犹太人,他本已因为族群身份备受疏离之苦。希特勒统治下,1938年,他年过四十,不得不离开德国流亡到美国。
但他一生最大的“流亡”,则是对当时整个西方学术世界的背离。他将现代哲学和神学对古典学术传统的批判和突破视作“青年对老年的反叛”。而他本人,则不停地翻索着古人的经典,对现代问题指手画脚。以至于,后人发现,从施特劳斯本人的著述中,几乎找不到一点引自当代西方学术界的成果。
事实上,他自身矛盾重重,需要启发。作为犹太人,他一度投身于犹太复国主义浪潮;作为一个学者,他却在其中发现了政治和神学的种种矛盾之处:政治上的犹太复国主义,走到头之后,就变成了宗教上复兴犹太主义。但关于后者,当时的理论无法提供指导。
即使如此,他也不肯向当时的学术界寻求一丁点儿帮助。在他看来,当时的所有思潮,无论是左翼,还是其他流派,归根结底都属于同一个派别:以当今观点非议古代观点。他反其道而行之,回到文艺复兴以前的时代去寻找思想根源。
西方学术界对他的反应,则不加理会。仔细研究当时西方主流政治学、哲学的讨论,不难发现,不管是自由主义,还是后来兴起的后现代主义,都不怎么提及他的名字。他和学生们编辑丛书,建立学说,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
但这可不是施特劳斯的本意。他所作的“古典研究”,绝不是为古典而古典的,不是为了躲进古代的堡垒中不问世事。相反,尽管他一生不问政治,也不参与现实的政治讨论,但他的所有努力,几乎都是为了给当代的现实政治提供可供遵循的方法。他相信,用古典哲学对现实政治加以制约,可以防止政治走火入魔。
其实,施特劳斯不光反感民主制度,他甚至还“隐秘”地指出一条颠覆这一制度的道路:通过民主制度本身选举出的精英,将会由于本身的傲慢和忽视道德,使人们最终失去对这种制度的信任。
到小布什政府遭到人们批评的时候,施特劳斯又成了热点。很多批评者相信,施特劳斯的信徒把持了布什政府。有人甚至认为,小布什所作的种种惹人恼火的行为,正符合施特劳斯心目中用来颠覆民主制度的那类精英人物的要求。
看起来,死去多年之后,施特劳斯仍然在反对着他毕生反对的那些东西。
(选自2011年10月12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列奥•施特劳斯虽然创立了一个学派,堪称一代宗师,但在他所置身的学术界中,他是孤立的;包括他的学派,在大半个20世纪里也都受到了冷落。
B.列奥•施特劳斯作为德籍犹太人,曾一度投身于政治运动,即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但作为一个学者,他发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和犹太神学之间有种种矛盾之处,便放弃了对政治的关心,完全走向了在宗教上复兴犹太主义的道路。
C.列奥•施特劳斯在文艺复兴以前的时代中寻找思想根源,而不是在当时的思潮中找寻知识资源,因为在他看来,当时的所有思潮,无论是左翼,还是其他流派,归根结底都属于同一个派别:以当今观点非议古代观点。
D.列奥•施特劳斯所作的“古典研究”,并不是为古典而古典的,更不是为了躲进古代的堡垒中不问世事。相反,他积极介入政治生活,认为只有用古典哲学对现实政治加以制约,才可以防止政治走火入魔。
E.列奥•施特劳斯施特劳斯反感民主制度,甚至还“隐秘”地指出一条颠覆这一制度的道路:通过民主制度本身选举出的精英,将会由于本身的傲慢和忽视道德,使人们最终失去对这种制度的信任。
14.在标题中,作者为什么要将列奥定性为一个“流亡者”?请简要回答。(4分)
15.在文章末尾,作者写道:“看起来,死去多年之后,施特劳斯仍然在反对着他毕生反对的那些东西。”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它在全文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3.BD(B.列奥•施特劳斯作为德籍犹太人,曾一度投身于政治运动,即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但作为一个学者,他发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和犹太神学之间有种种矛盾之处,便放弃了对政治的关心,完全走向了在宗教上复兴犹太主义的道路。(列奥•施特劳斯并未放弃对政治的关心,并且也不能说“完全走向了在宗教上复兴犹太主义的道路”,原文中没有这种表述。)D.列奥•施特劳斯所作的“古典研究”,并不是为古典而古典的,更不是为了躲进古代的堡垒中不问世事。相反,他积极介入政治生活,认为只有用古典哲学对现实政治加以制约,才可以防止政治走火入魔。(列奥•施特劳斯一生不问政治,也不参与现实的政治讨论)
14.(4分)答:因为:第一,身体上的流亡:列奥•施特劳斯作为一个德籍犹太人,在希特勒统治下,1938年,年过40的他不得不离开德国流亡到美国。
第二,思想上的流亡:他背离了当时整个西方学术世界。在他眼里,现代哲学和神学对古典学术传统的批判和突破是“青年对老年的反叛”;并且,在学术活动中,他也贯彻了这一理念。
15.(6分)答: 含义:“那些东西”是指民主制度以及当时整个西方学术世界“以当今观点非议古代观点”的做法,列奥•施特劳斯对此一贯持批判、反对态度;(1分)而“仍然”则暗示出列奥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孤独者”,他的思想在他“死去多年之后”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对现实政治发挥着作用。(1分)
作用:第一,这句话表现出了一个坚持己见,至死不渝的学者形象,会让给读者留下一个更鲜明的列奥•施特劳斯印象。(2分)第二,在结构上收束全文,升华主旨,将学术流亡者的独立批判精神再次凸显了出来,能引发读者的思考。(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