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悉尼歌剧院、凡尔赛宫、埃菲尔铁塔……静止的建筑以其流动的旋律向人们展示着艺术的大美。阅读建筑类说明文时,如果你熟练掌握了说明文体常识的“规矩方圆”,就一定能在解题时做到游刃有余。
鸟 巢
“鸟巢”是国家体育场的形象称呼,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它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它造型独特,简洁典雅,成为2008年奥运会一座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
“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厚度可达11厘米,以前从未在国内生产过。另外,在“鸟巢”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还贴有一层半透明的膜,它不但有为座席遮风挡雨的功能,而且使用这种膜后,体育场内的光线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不管屋顶是闭合还是开启,它都是体育场结构中必不 可少的一部分,当它合上时,体育场将成为一个室内的赛场。
许多看过“鸟巢”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可容10万人的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整个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这种均匀而连续的环形也将使观众获得最佳的视野,带动他们的兴奋情绪,并激励运动员向更高、更快、更强冲刺。在这里,人,真正被赋予中心的地位。
第1题:内容的理解与归纳——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命题意图】无论哪种文体,阅读后都需要在整体上对文章内容有所感知,说明文的内容概括也不例外。以整体感知为出发点,命题者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大家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从说明文的角度来看,它的主要功能在于普及相关科学知识,因此,读懂文章并了解相关知识就显得极其重要,而内容归纳类试题正是建立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之上的。
【解题秘诀】要解决这类问题,你需要分以下两步走:
一是读懂材料。一般来说,供命题的说明文材料并不难懂,只要你在解题前能够认真阅读,就一定能清楚感知文章说明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你可以采用勾画圈点的方式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标示出来,这些信息一般有两大类:(1)出现在文章开头或结尾的重要信息,可能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只要直接提取出来即可。(2)出现在每一自然段的重要信息,一般按以下几步阅读理解:先看看每一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再运用“同类合并”的方法看看哪些内容说明的是同一对象(内容);最后根据题目中是否有“主要”之类的字眼,如果有,还要分辨出作者说明哪一内容(对象)时所用的文字最多。
而是学会表述。说明内容的表述有两部分组成:“说明对象+主要特点”,掌握这一表述规律,就能避免概括时的不完整性,使答题获取理所当然的满分。
《鸟巢》一文第一段在简介鸟巢总体特点(名称、功用、位置、外观)之后有一句总述性质的话:“它造型独特,简洁典雅,成为2008年奥运会一座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这里的“造型独特,简洁典雅”显然是极富概括性的关键语,而文章的说明对象(鸟巢)也极易确定,按照表述规律,我们可将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表述如下:本文说明了国家体育场“鸟巢”简洁典雅而独特的造型。
【同类变式】文章从四个方面对“鸟巢”作了介绍,请在空格内填上恰当的内容。
①整体情况、②特殊材料和结构、③ 、④
【参考答案】外形结构 人文意义(答“人文内涵、文化内涵、象征意义”均可)
第2题:内容分析与信息提取题——第三自然段“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一句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命题意图】信息提取是说明文常见的考查形式,它要求你在解题时能够通过上下文提取与建筑物相关的有效信息来阐释相关的问题,主要目的是考查考生联系文中具体文字辨识对象或概念的能力。通过回答这类问题,以明确你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了解了文中介绍的相关知识。
【解题秘诀】回答这类问题一般分两步走:
(1)注意研读上下文,找到相应的词语或句子。在“具体指什么”的题型中,常常考到的内容包括指示代词“这”“此”“其”“其中”等等;也有的是具有指示意义的词语如:“旧的问题”“新的问题”“综上所述”“凡此种种”等等。回答这一类型的题目时,要认真阅读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文,通过前后的相关内容,找到对应的词语或句子。如果“这”“这些”“此类”之类的代词,它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应该在词语前面不远处;如果是“那”“那些”“彼”之类的代词,就要认真琢磨,因为它所在的位置可能距离它指代的内容较远。
(2)学会用具体内容“替换”相关具有指代意义的词语,以检验答案的正误。找到了自认为是正确答案的相关词句以后,要把自己找到的指代内容和指代的词语替换一下,如果替换后仍然切合文意,说明所找到的就是正确答案了。
很显然,第三自然段中的“此”所指代的内容应是文中画线的整个句子,因为句子比较长,因此在答问时一方面要对句子作精简概括,另一方面还要与“由 形成的漫射光……”组合成一个表达顺畅的句子(即通过“替换”检验答案的正误),如果我们将答案写成“网架结构外表那层半透明的膜形成的漫反射”,就显得十分妥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