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望海的狗
汪逸芳
我们上岛的时候看见一只狗,一只毛色黑得像闪电的年轻的狗。它躲着我们走,紧紧地缩着身子往山墙上靠,眼睛里满是惊慌。
狗怕人?怕到这种程度,好像很奇怪。
陪我们参观的海署书记说:它怕人。真是怕人。因为岛上从来没有来过这么多人。
这么多人是多少呢?充其量二三十个。这么些人能算得上多么?在我们生活的地方,哪一天不是睁开眼就能看见三五十个人?
如今没有人的地方才稀奇。我们就是冲着这个到乡野寻趣。而这个落迦山还算是东海的一个大岛,有地有绿化,还因为近陆地,条件相对比较好,偶尔会有人上岛来玩。狗应该不是第一次见生人,然而它第一次见到了这么大的队伍,还是怕足了我们。
书记带着我们参观了灯塔守护人的驻地,干净、整洁,房间里纤尘不染。如今电缆从海底过来,有了电,有了冰箱,还能电脑上网,但守塔人依然艰苦,这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他们是年年月月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孤独。时尚的网上生活叫做挑战72小时极限,再有什么极地生存一类的活动,是人在富足有余、富贵有闲的情况下与自己拧着走,试图看看人的承受能力有多大,查查与自然能够亲近的程度有多深。
其实,我们的灯塔守护人才是真正在默默地挑战极限。
成了家的丈夫早已不像刚结婚的时候健谈,那时候话多,回来有热情,也总想着把新鲜事儿拿来讲,一旦把他能讲的讲完,他发现灯塔守护人肚里就这么点东西,年年月月守着一盏灯,当他把光明、把希望都分发给了航海者时,守塔人几近于把自己也点成了一盏闪闪发亮的但却是沉默寡言的灯:习惯不说话,习惯寂寞,习惯孤独,习惯一个人守护一个岛的很平淡却又很重要的工作。据说有一个灯塔看守人在孩子出生后回了一趟家,家里老婆儿子热炕头的生活让他十二分地依恋小家,老婆在他走的时候说,你把汪汪带上吧,让它陪你。于是小岛就多了一样活物:一只土狗。狗狗初来乍到不适应,发疯似地围着岩礁转圈发出恐怖的狂吠:一座岛开步走不到五分钟就走光了,荒芜苍凉,连飞鸟都不见,整座岛能够发出声音的除了狗与涛声以外,只有他呼唤汪汪的声音。
接下来便是周而复始的单调,慢慢的狗也习惯了,习惯于成为守塔人的一个影子,黄昏跟着爬上几十级楼梯去点灯,东方发白了又跟着主人去灭灯,久而久之,狗知道了主人的生活节奏,狗便成了主人的钟。
每天到点了,狗会准时推进门来舔他露在被子外面的脚底板,麻酥酥的感觉就好接受了亲人抚摸,主人与狗有了一种默契,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愫。主人似乎觉得不再像从前那样孤独了,也有了倾诉的对象。可是这只成年的狗却像是受不了长久的寂寞与孤单,经常面海而坐,一坐大半天,若不是主人去呼唤,望海的狗就不知要望到几时才记得回家。主人说:
汪汪,是不是想陆地了,想隔壁的狗老婆?然后他拍拍它的头:起来,回家吃饭吧。汪汪懒洋洋地起立尾随主人回屋。第二天清晨照旧把主人舔醒。
每当太阳与月亮交替15次,守塔人便到了回家的日子。每一次交接班,狗狗最兴奋,吠着跑上艇赖着不肯下来。主人把它轰上去说:汪汪,上去上去!我半个月就回来。汪汪极不情愿地一步一回头地上岛,泪光盈盈,好像在埋怨主人,为什么你可以回家我就不可以?汪汪的家在海的那一边。然而狗狗绝对是忠诚不二的,瘪嗒嗒地上了岸。直等到主人返程时,海轮的机器声嘭嘭地响起,狗狗便在岛上欢呼,一旦拢岸,狗狗狂奔着跳下甲板,又是舔又是蹭,与主人久别重逢似的狂喜。
平淡的日子就这样一年一年地飘逝了。
有一次,给养艇拢岸时怪诞地安静,码头上只有岛上的守护人。一眼望去,这个熟悉了的小岛像一片漂在蓝色海面上的老叶,被海浪簇拥着,一下又一下,主人的心狂跳不安。
汪汪呢?主人惴惴地问。
跳海了
守塔人补充说:是的,汪汪跳海了!
狗狗跳海前一整日一整日地望海,不吃不喝不回头地守望大海。狗是会水的,跳下去也不难回头,但是狗狗并不回头,只是一味向外,向海中央游去。也许那便是希望吧。只是茫茫大海何处是尽头?没有几个浪头汪汪就下沉了,终于成为海鱼的腹中餐。主人哭了,哭得是那样伤心。是啊,他再也没了自己的影子,也没了每天早上的叫醒服务,还有那种痒酥酥的感觉
当然还可以再养一只,但再养一只难道就能保证不跳海?经历了这样的故事一般人都不忍心。于是我们的灯塔守护人沉默得像一座山。
生活常常这样,当一个青年炼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守塔人,同时他也会失去很多。回到家便有非常多的不习惯:习惯了涛声就不习惯人声;习惯了寂寞便不习惯说话,习惯了孤独便不习惯与人交往。当然不说话不等于没有话,有很多时候是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憋了半个月的话,在岛上一个人说了千遍万遍,回到家时心里热乎乎眼里湿乎乎的,可一到嘴边却像锡遇到火似的快速化掉了。老婆埋怨说,你没有把你的嘴带回家,你回不回来一样,只不过眼前多了个晃来晃去的影子,你最要命的是一点不通人情世故,不仅不会说一句体己话,连见了父母儿子也不会说一句好听的。妻子数落丈夫只会把一个月的薪水全数上缴。进家门,她就像多了一个大儿子,连上街都不会上,站在红绿灯前手忙脚乱,常常要妻儿带着过马路。
天方夜谭吧?有人问。
海署书记说:有些人真是这样的。上了陆地有很多不适应,我们署有一个就是在过马路时弄不清楚红灯绿灯而被车压死的。
这话把我们的心拉着往下沉,什么叫荒凉,什么叫奉献?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灯塔守护人的生活像一本天书,我们陆上人谁也不曾仔细翻阅过。所以依然不失神秘与浪漫。如今的灯塔守护人条件好起来了,人工灯变成了电子灯,有很多岛也像无人驾驶的车一样了,不再需要守护人。再往下,沿海的一些灯塔岛将要被开发成旅游点。
沧海桑田几经变故,一百年前有谁会想到将来的某一天会消失一种职业:灯塔守护人!并且这个行业会异变为另一种用途,被当作一种文化保存下来。据说美国新开发了一项灯塔旅游,也即是所有有想法的人都可以上网登记排队,轮着了上岛做三天灯塔守护人,享受一次难得的孤独,体验一次人为的浪漫。
那一天当我们从岛上下来时,一路上我没有看见那条忧郁的狗,那条毛色像闪电的年轻的黑狗。我想,这条狗还能忧郁多久呢?(原载《杭州日报西湖副刊》有删节)
11、结合全文看,开篇两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4分)
12.主人哭了,哭得那样伤心。请简析主人伤心的原因。(2分)
13.品味划线句的语言,作简要赏析。(4分)
一眼望去,这个熟悉了的小岛像一片漂在蓝色海面上的老叶,被海浪簇拥着,一下又一下,主人的心狂跳不安。
14.我的情感主要通过对人与物的细致描写、我的心理活动来表现,请联系全文,概括我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4分)
15.有人认为灯塔守护人是一个职业的坚守者,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生活的逃避者。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形象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1.(1)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探究欲望,自然地引起下文,使得行文曲折,富有波澜。读者对这条见到陌生人就紧缩身子靠墙走、满眼惊恐的狗产生了疑惑,经不住要探究这狗的来历和性情。(2)为后文埋下伏笔,使得前后照应,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为文章最后一段再次写到那条毛色像闪电的年轻的黑狗埋下了伏笔,首尾照应。
12.(1)哭狗:他再也没有了自己的影子,没有了早上的叫醒服务,那种痒酥酥的感觉等。少了朝夕相处的伙伴,倍感孤独。(2)哭己:为自己的守塔生活而哭,少了精神寄托,从此将承受更多的孤独,也许会被寂寞吞噬。
13.(1)描写了岛的特点;通过比喻把小岛比作老叶,形象地写出了小岛轻如枯叶,了无生气;飘字写出了小岛浮在海面上,随着海水起伏,随时都会被海水吞没,给人一种不安全不稳定之感。(2)衬托了守塔人渐趋不安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的心理感受,因为岛上失去了汪汪,没有了汪汪,小岛就显得死寂,守塔人的生命活力也带走了;推动了文章的发展。
14.情感变化:初见狗躲着人走且满眼惊慌时的奇怪听到灯塔守护人与狗相亲相爱、相依为命的故事时的庆幸、释然得知汪汪跳海身亡、主人哭得伤心时的伤感、惋惜离开小岛未能见到毛色黑得像闪电的年轻的狗时的沉重与隐忧。
15.1、职业坚守者:几近于把自己也点成了一盏闪闪发亮的但却是沉默寡言的灯,什么叫荒凉,什么叫奉献?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自身角度:灵魂坚韧:灯塔守护人物质艰苦,却耐得住单调寂寞,经得起孤独,真正在默默地挑战极限。忠诚奉献:将光明希望分发给航海者,习惯沉默寡言,习惯平淡却重要的工作,绝对忠诚。(2)狗的角度:从狗身上找到精神寄托,以沉默来固守自己的尊严。(3)家庭的角度:舍小家为大家。
2、生活避难者:岛上从来没有过这么多人、成了家之后不健谈,习惯不说话,习惯寂寞,习惯孤独,习惯单调、沉默得像一座山、回到家便有非常多的不习惯、不适应陆地生活(1)恐惧外界:岛上的封闭生活使守塔人对外面的世界有深深的恐惧,他已经不习惯陆上的生活。(2)不顾及家庭:回到家中不健谈,缺乏共同语言,不通人情世故。(3)社会淘汰:连上街都不会,肚子里就这么点东西。不懂得与时俱进,不接受新潮内容,不能够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