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理解

《最后的礼物》阅读答案

时间:2022-11-17 15:11:40 作者:小豆丁 字数:5853字

最后的礼物

张侗
①织完最后一针,妈妈哭了。妈妈没有哭出声,丁旺看着妈妈把嘴唇咬出牙印,咬出血,妈妈看着丁旺就又笑了,笑得像外面晴开的天。
②丁旺也笑了,小心翼翼偎进妈妈的怀里,帮着妈妈擦去泪水,汗水。八岁的丁旺懂事,他怕硌疼了妈妈。妈妈瘦得就剩下一层皮,苍老而干枯,那些骨节突兀而高耸,就像寒风中随时都会折断的的枯树枝。
③妈妈的力气好像全部用完了,她把手放在丁旺头上,连来回抚摸的力气都没有。妈妈闭上眼好像睡着了。丁旺看着妈妈那么疲惫,像赶了多么长的路终于回到家,长舒了一口气。
④多累啊,连着几天,他看见妈妈屋里的灯亮到很晚。他睡醒一觉,灯还亮着。爸爸小声说,今天累了,明天再织吧。妈妈说,明天还不知道能醒过来不?现在能织就多织一会吧。妈妈声音很低,丁旺屏息静气,支着耳朵才能听见。
⑤丁旺给妈妈小心扯着薄被子。天气越来越热,眼看就要收麦了。
⑥丁旺手里还攥着半疙瘩毛线。刚开始的时候,他怎么都缠不圆。妈妈微笑着教他。他按着妈妈说的,先左缠右缠缠成一个疙瘩,然后横缠竖缠,他就缠成了一个歪甜瓜。他笑了,妈妈也笑了。几个毛线疙瘩缠下来,他缠的毛线疙瘩就又圆又大,严紧而松软。
⑦每天放学,他告诉妈妈学校里好笑的事好玩的人,妈妈听着听着就笑了。他喜欢看妈妈上下舞动的手,妈妈说织毛衣有什么好看的。丁旺说妈妈不是在织毛衣,妈妈是在绣花。妈妈停下手,盯着丁旺看一阵子,眼里汹涌着泪水。
⑧那些毛线都是妈妈从医院出来后,拆了自己所有的毛衣毛裤洗净,晒干。丁旺呼吸着有着好闻香味的洗衣粉,他偷偷哭过几次了。
⑨织一会毛衣,妈妈满头大汗,停下手大口喘息着。丁旺知道妈妈累,更疼。丁旺站在屋后大声骂过多少次,他记不清了。这该死的骨癌。该死的骨癌。每到星期天,他都会跟着奶奶到村西的小教堂,为妈妈祈祷。家里为妈妈看病,把能卖的都卖了,亲戚邻居都借遍了。今年的麦子还没收下来,爸爸让收麦子的邻居预付了三千元。爸爸说,你妈妈可能吃不上新麦子,我们爷俩好对付。丁旺像大人似的,脸上没一丝笑意点点头。爸爸每天出门打工,深夜十一二点回来。爸爸无论多晚回家,进门就满脸笑容。
⑩妈妈睁开眼念叨着,你看妈妈多不中用,又睡着了。妈妈伸出骨瘦如柴的右手,指着柜子。丁旺跑过去拿出那五条毛裤。丁旺一条一条捋直,从短到长紧挨着排开。离妈妈最近的那条是最短的,妈妈说你今年冬天就穿这条。丁旺拿起那条最长的说,爸爸今年冬天就穿这条。妈妈微笑着摇摇头说,你爸爸是大人,他不怕冷。这六条都是给你准备的。妈妈没啥能给你留下的,只有这六条毛裤。
11丁旺愣怔了,抱紧了妈妈,任泪水流着。他从来不让妈妈看见他哭。妈妈说,每二三年换一条,换勤了就没有了。到时候多买条松紧带束着,毛裤不掉胯。丁旺咬住嘴唇点着头,他把嘴唇咬出了牙印,咬出了血。他知道,这是妈妈用所有心血留给自己最后的礼物。

《做人与处世》2012年第1期

1.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其表达效果是 。(4分)

2. 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人物“把嘴唇咬出牙印,咬出血”,这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3.试分析文章标题“最后的礼物” 的含义。(4分)

4.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八岁的丁旺在艰难的生活中,在母爱的呵护下早早的懂事了。请你从文中选出一例具体说明。(3分)

5.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位母亲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联系选文中妈妈留下的礼物和汶川大地震中这位母亲留下的短信,谈谈你的感受?请联系自己生活体验回答。(100字左右)(5分)

答案: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形象地表现出妈妈身患骨癌病入膏肓、骨瘦如柴的身体特征,也暗示妈妈随时都可能离开人世,增强了文章的悲剧色彩。(2分)

2.两次写到人物“把嘴唇咬出牙印,咬出血”,在内容上表现了丁旺继承了母亲坚强不屈,与苦难顽强抗争的精神,深化了文中的主题;(2分)在结构上使文章首尾照应(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意思对即可)(2分)

3.表层含义是妈妈在生命最后阶段给他编织的六条毛裤。(2分)深层含义是寄托在这六条毛裤上的浓浓的母爱。(2分)

4.示例一:“每天放学,他告诉妈妈学校里好笑的事好玩的人,妈妈听着听着就笑了。”为了让妈妈快乐开心,丁旺有意选择学校里好笑的事好玩的人讲给妈妈听。示例二:“丁旺愣怔了,抱紧了妈妈,任泪水流着。他从来不让妈妈看见他哭。”为了不让妈妈伤心难过,

5.示例:两位母亲的感人事迹,让我再一次认识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想到妈妈平时对我的付出,我要从内心深处说一声:妈妈,我爱你!我一定好好学习,早日成才,不辜负你对我的养育之恩。(能联系两位母亲的事迹来谈,话题不偏离母爱,2分。有具体感受,1分。联系实际,1分。语言表述通顺,字数符合要求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