鹡鸰在原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后即以“鹡鸰在原”比喻兄弟友爱之情。
出处宋·刘克庄《乙酉答真侍郎书》:“在东朝则非鸣鸠平均之意;在上则少鹡鸰在原之情。”
例子鲁迅《彷徨·弟兄》:“你还是早点回去罢,你一定惦记着令弟的病。你们真是‘鹡鸰在原’。”
基础信息
拼音xià líng zài yuán
注音ㄒ一ㄚˋ ㄌ一ㄥˊ ㄗㄞˋ ㄩㄢˊ
繁体鶺鴒在原
感情鹡鸰在原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兄弟间。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奉命惟谨(意思解释)
- 素昧平生(意思解释)
- 乘风破浪(意思解释)
- 卑谄足恭(意思解释)
- 长江后浪推前浪(意思解释)
- 有约在先(意思解释)
- 四书五经(意思解释)
- 旧地重游(意思解释)
- 户限为穿(意思解释)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意思解释)
- 广阔天地(意思解释)
- 叫化子(意思解释)
- 惹事生非(意思解释)
- 尘外孤标(意思解释)
- 室徒四壁(意思解释)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意思解释)
- 粗制滥造(意思解释)
- 有血有肉(意思解释)
- 道山学海(意思解释)
- 风情月意(意思解释)
- 风声鹤唳(意思解释)
- 珠还合浦(意思解释)
- 举止娴雅(意思解释)
- 升官发财(意思解释)
-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意思解释)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解释)
- 迫不得已(意思解释)
- 伸手不见五指(意思解释)
※ 鹡鸰在原的意思解释、鹡鸰在原是什么意思由起凡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不可胜举 | 无法一一列举。形容数量、种类很多。 |
前因后果 | 佛教讲;先前种什么因;后来就结什么果;指事情发生的起因和它的结果。指事情的全部过程。 |
长命富贵 | 既长寿又富裕显贵。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止于至善 |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
沤沫槿艳 | 沤:水泡;槿:木槿。晶莹的水泡,艳丽的槿花。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 |
惹事生非 | 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
闭关自守 | 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
暴取豪夺 |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
目不斜视 |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
光前裕后 | 光前:光兴前业;裕后:恩泽流传及子孙。指增光前代;造福后人。形容功绩显著。 |
难上加难 | 难:不容易。形容极端的难度。 |
狭路相逢 |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
赴汤蹈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有血有肉 | 有生命;有活力;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内容充实。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冲锋陷阵 | 陷阵:攻破;深入敌阵。冲向敌人的防线;攻破敌人的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
倒裳索领 | 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
安闲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
目无全牛 |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
古里古怪 | 怪异、奇特。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念兹在兹 | 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 |
饥不择食 |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
散言碎语 | 犹言闲言碎语。 |
斗南一人 | 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内。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