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之才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外篇 自叙》:“一时莫伦,有经国之才。”
例子《晋书·刘坤传》:“祖迈,有经国之才,为相国参军、散骑常侍。”
基础信息
拼音jīng guó zhī cái
注音ㄐ一ㄥ ㄍㄨㄛˊ ㄓ ㄘㄞˊ
繁体經國之才
感情经国之才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近义词经世之才
英语a great ability to administer the country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骄生惯养(意思解释)
- 七搭八扯(意思解释)
- 回光反照(意思解释)
- 凿壁借光(意思解释)
- 屈指一算(意思解释)
- 惊心动魄(意思解释)
- 三长两短(意思解释)
- 不得而知(意思解释)
- 不到黄河心不死(意思解释)
- 风俗人情(意思解释)
- 衣锦还乡(意思解释)
- 祖传秘方(意思解释)
- 互通有无(意思解释)
- 进谗害贤(意思解释)
- 平心而论(意思解释)
- 春去冬来(意思解释)
- 刻不容缓(意思解释)
- 笑貌声音(意思解释)
- 会少离多(意思解释)
- 雷大雨小(意思解释)
- 爱毛反裘(意思解释)
- 细水长流(意思解释)
- 心服口服(意思解释)
- 万变不离其宗(意思解释)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意思解释)
- 湖海飘零(意思解释)
- 绝路逢生(意思解释)
- 忠果正直(意思解释)
※ 经国之才的意思解释、经国之才是什么意思由起凡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鸣锣开道 | 鸣锣:敲锣。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前面差役敲锣;吆喝行人回避。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 |
革风易俗 | 改变风气和习俗。 |
初出茅庐 |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 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
绳之以法 | 绳:准绳;引申为制裁;之:代词代犯法的人;以:用;拿;法:法律;法令。用法律作准绳;给予制裁。 |
不屑一顾 | 不屑:认为不值得;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一顾: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
上下其手 |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发综指示 | 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后面操纵指挥。 |
男女授受不亲 | 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接触。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
胸有成竹 |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止沸益薪 | 谓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
流离颠沛 |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贫贱不能移 | 不会因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
自食其果 | 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 |
酒能乱性 | 喝多酒能够使人不能自控,就会淫乱。 |
作贼心虚 |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形影相吊 |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 |
拔苗助长 |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抱恨黄泉 | 黄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阴间。心怀遗憾离开人世,死有遗恨。 |
茕茕孑立 | 孤独无依的样子。 |
倒裳索领 | 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
理直气壮 |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
错落有致 | 致:别致;有情趣;错落:参差交错;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
有求必应 |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
法不阿贵 | 法:法律。阿:偏袒;讨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意思是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
白草黄云 |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
饥不择食 |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