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余地的成语故事


不留余地

拼音bù liú yú dì

基本解释说话、办事走极端;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暂未找到成语不留余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留余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太岁头上动土 元 无名氏《打董达》第二折:“我儿也,你寻死也,正是太岁头上动土哩!”
沟满壕平 李云德《沸腾的群山》:“沟满壕平,平地上的雪有三尺多深,寒气逼人,滴水成冰。”
蠢蠢欲动 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 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匡乱反正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意气风发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喟然长叹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目不转睛 晋 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神采奕奕 明 沈德符《野获编 玩具》:“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奕。”
性急口快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那何小姐性急口快,便道:‘娘这话也说得是,那么着,我就在家里服侍婆婆,叫我妹子跟了他去。’”
见危致命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