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足轻重的成语故事


举足轻重

拼音jǔ zú qīng zhòng

基本解释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举足轻重的典故

东汉时期,有个将军叫窦融。新莽末年,为将军,后来投降刘玄,担任张掖属国都尉。刘玄败亡以后,他联合酒泉、

敦煌等五郡,割据河西,号称河西五郡大将军,势力很大。

汉光武帝刘秀取得政权后,中原的局势越来越稳定,窦融便想归归附刘秀。于是他派长史刘钧携带珍宝拜见刘秀。刘秀

很高兴地接受了请求,并封窦融为凉州牧,赏赐贡黄金二百斤,还给窦融写了一封信,分析了当时政治、军事形势,肯定窦

融治理河西五郡的政绩。信中说,除朝廷和窦融之外,还有益州的公孙述和天水的隗器,他们都野心勃勃,想称王称霸。在

此形势下,窦融的地位举足轻重,对统一全国起着关键作用。

窦融接到光武帝的信后,表示一心一意归顺朝廷/后来,他率兵协助朝廷,平定了隗器的叛乱,又灭掉了公孙述。因此,刘秀封他为安丰侯,让他担任大司空。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举足轻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径情直遂 《歇冠子 著希》:“夫义,节欲而治,礼,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径情而行也。”
致远恐泥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顺口溜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上面放,下面望,中间有些顶门杠!”
人面兽心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歇斯底里 茅盾《严霜下的梦》:“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见许多狼,张开了锯样的尖嘴,在撕碎美丽的身体。”
空费词说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计,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爱,未必能行,使仆空费词说耳!”
算尽锱铢 清·昭梿《啸亭杂录·吴利府》:“尝牟利于主算者,主算者算尽锱铢,其父犹以为未足。”
角巾素服
藏形匿影 《邓析子 无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
稳操胜券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传》:“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